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了解期刊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是大有裨益的。SCI/SCIE区别,JCR分区/中科院分区的区别,中科院基础版/升级版区别,正刊\专刊(特刊)/增刊的区别,ISSN、DOI、IF等期刊名词解释,一文全方位秒懂!
一、什么是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创始人为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目前SCI由信息提供商科睿唯安公司负责运营。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先要了解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里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让科学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发展。所以文章与文章之间就有了错综复杂相互引用的关系,就好像Facebook上的人际关系网一样,文章之间也有引用关系网,总结起来有四种关系:
然后美国加菲尔德(E. Garfield)教授就这些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文章间的引用关系可以对一个Idea做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这三个维度很好地保证了科研的完整性,所以基于这个理论,加菲尔德(E. Garfield)搞了个机构叫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把论文的引用关系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
这个大名鼎鼎的数据库就叫“Web of Science”,里面按学科和类型分了好几个库,期刊方面有:
*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 社会科学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艺术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还有其它的比如会议录文献的库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上官网都可以查到。所以SCI只是其中一个理工科期刊的引文关系数据库。
备注:很多高校老师对于文章检索显示是SCIE,很是不解;对于二者的关系:
“ISI Web of Science”现在使用的网络版本是“Web of Science7.0”,提供经过扩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献索引数据。自然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名明确说明该版本是扩充版: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或“SCI Expanded”或“SCIE”。SCIE涵盖了SCI的全部内容(3100份期刊),以及后来增加的内容。我们现在常说的SCI实际上指的是SCIE,只是大家习惯称之为SCI,官方发布一则通告,可以证明SCIE与SCI基本无差别。
二、什么是期刊分区
关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1.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区(中文一般翻译为汤森路透分区);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从2019-2021年,三年过渡期,中科院分区实行两种版本,一个是基础版,一个是升级版(试行版);2022年以后只发布升级版;关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可参看下图:
1.1 JCR分区---汤森路透分区
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
汤森路透分区法
1.2 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
中国科学院分区法
1.3 汤森路透期刊分区与中科院分区的比较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采用中科院的分区,有些单位有自己定制的分区。显然中科院的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由于汤森路透期刊分区中Q1范围的期刊数量多于中科院分区表中的1区期刊,所以有的人发表的论文按汤森路透期刊分区标准算一区,而按中科院分区算2区甚至三区。
三、期刊名词普及
2.1 IF=什么是影响因子?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IF=(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前2年发表论文总数)
3年平均影响因子:为了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划分分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3年平均IF=(当年IF+去年IF+前年IF)/3
2.2 什么是JCR?
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JCR),是对世界权威期刊进行系统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通过对来源于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数据进行分析,JCR Web版收录了世界上各学科最具影响的7,600多种期刊,这些期刊涵盖了200多门学科。
2.3 什么是ISSN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的简称,是ISDS(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国际中心为在该系统登记的连续出版物分配的号码。采用ISS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期刊、会议录等。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两个部分:序号和检验码。在联机书目中,ISS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
2.4 什么是DOI?
DOI是数字对象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简称,是一个专门用来标识数字化对象的命名系统,为数字对象提供唯一、持久的标识符,DOI由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组织负责运作和管理。每个DOI由一个字符串组成,包括前缀、后缀两部分,中间用/号隔开,如:10.1016 /j.mcm.2005.05.028。前缀中的10.为DOI特定代码,前缀后4位数字表示出版机构代码,由DOI注册代理机构分配;后缀由出版机构提供,规则不限,只要在相同的前缀中具有唯一性即可。
读者从期刊的网站上找到某篇文章的文摘信息,如果该文章标注了DOI,读者就可以点击文章的DOI号,这时读者的计算机就自动将DOI号送到解析系统,并返回对应的URL网址,读者的计算机自动跳转到这个网址,读者也就得到了文章的全文内容。2.5 什么是他引率?2.5 什么是他引率?
2.5 什么是他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用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为:他引率=(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2.6 什么是自引率?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为:自引率=(被本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2.7正刊/专刊(特刊)/增刊区别
正刊(regular issue): 如一个期刊每年一卷几期,发表的几期论文都没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就称之为正刊
专刊(特刊)(special issue):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占正刊版面的专刊,另一种是实实在在的专刊。
(1)专刊占正刊版面:占正刊中的某一期,该期有卷有期有页码,所发表的论文都是在某一主题下。
(2) 专刊版面发表版面是专刊版面。除了正刊出版外,有些期刊会新增一期,该期有正常的卷但是无期,所发表的论文都是在某一主题下。
增刊(Supplementary issue):增刊就是在正常的期刊以外增加发行的一期刊物,如一年12期,中间增加一期就是增刊。增刊也有小标题。
备注:关于单位认可情况:主要还是要看所在单位的要求。因此,投稿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就大部分情况而言,正刊毫无疑问是认可的;专刊(特刊)大部分单位是认可的;增刊基本是不认可的,具体得看所在单位的具体要求。
关注公众号"欧亚学术",了解更多科研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