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原理

算法流程:

1,选择聚类的个数K.

2,任意产生K个聚类,然后确定聚类中心,或者直接生成K个中心。

3,对每个点确定其聚类新中心。

4,再计算其聚类新中心。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收敛要求。(通常就是确定的中心点不再改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means:
事先确定常数K,常数K意味着最终的聚类类别数,首先随机选定初始点为质心,并通过计算每一个样本与质心之间的相似度(这里为欧式距离),将样本点归到最相似的类中,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类别的质心(极为类中心),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最终就确定 了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以及每个类的质心。由于每次都要计算所有的样本与每一个质心之间的相似度,故在大规模的数据集上,K-means算法的收敛速度比较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算法效果的衡量标准
K值 确定
就是“肘”方法:
(1)对于n个点的数据集,迭代计算k from 1 to n,每次聚类完成后计算每个点到其所属的簇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
(2)平方和是会逐渐变小的,直到k==n时平方和为0,因为每个点都是它所在的簇中心本身。
(3)在这个平方和变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拐点,也即是“肘”点,下降突然变缓时即认为是最佳的K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增加分类无法带来更多回报时,我们停止增加类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1时 说明分正确了;
s=-1时 说明分错误了;
s=0时 模棱两可 不好也不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为ligangminglove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