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 C1认证 任务2

前言:由于此前没有注意过相关网络只是,故此在做任务前大概了解了一下相关知识,因此本篇中也会包含一些TCP/IP协议基础知识,以及子网掩码的知识。望在此过程中,能给初学者一些启发。

1 任务描述

规划一个C类IP地址,使⽤⼦⽹掩码将IP地址192.168.99.0~192.168.99.255划分成四个⼦⽹(可以从8位主机号中借⽤⼏位作为⼦⽹号),并使之能互联互通。
IP地址:192.168.99.1

2 学习路径

1、TCP/IP的基本了解
2、IP的分类及相关知识
3、子网掩码及IP地址分子网
4、完成本次任务

3 具体内容

3.1TCP/IP基本了解

3.1.1 概念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一个协议簇,它的四层体系中包含了Telnet,Ftp,SMTP,TCP,UTP,ICMP,IP,IGMP,ARP,FARP等不同协议。只是由于TCP协议与IP协议比较典型,故此叫做TIP/IP 协议

3.1.2 四层体系

TCP/IP的四层体系,脱胎与OSI七层体系(自底向顶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由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类似,TCP/IP将其统一称作“网络接口层”,而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功能及处理逻辑类似,统称为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3 四层数据传输

一个主机发送数据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源主机发送数据---->应用层处理数据,形成报文流---->传输层加上本层控制信息,形成报文段、数据报---->网际层网际层形成IP数据报---->网络接口层将IP数据报组装成帧,以比特流的形式,发送至网络硬件(物理层)---->数据离开源主机

要实现发往目标主机,还要求目标主机和源主机都有网卡。网卡上面有唯一标识(Mac地址,相当于人的身份证)

源主机通过ARP协议找到目标主机,目标主机返回本机Mac地址给源主机。再通过相关方式,将目标主句的mac地址放在数据报的头部,通过广播(TCP,UDP传输)的方式发送出去。目标主机获得数据包后,拆包获得数据,数据从目标主机的物理层一步步传输到应用层,完成数据传输。

补充

路由协议
如果不同网段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就会用到路由。源主机发送数据后,路由通过IP协议,判断两个主机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中,如果是,那么将通过ARP协议获取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如果不是,那么请求将发送至路由器(网关),找到指定的子网后,通过ARP协议获取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再以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

3.1.4 各层的作用

网络层:定义网络地址,区分网段,子网内寻找Mac地址,不同子网的数据包路由
数据链路层:定义主机的身份(Mac地址)
传输层:定义端口,标识应用程序的身份
应用层:定义数据格式,并按照对应格式解析数据(如HTTP,FTP,SMTP协议等)
网络层定义ip,就像定义了一个区域,数据链路层定义Mac地址,就如同一个房子的具体地址门牌,传输层定义端口,就如同地位到房子里的某个人,这样精确的定位,就能够确保信息发送到具体的“人(程序)”手里。

3.2 IP的分类与子网掩码

3.2.1 IP的分类

IP由四个字节的二进制数组成,其中部分表示网络号(用于标识所在的网络),部分表示主机号(用于识别网络中的主机)

IP根据不同的用途,一共分为ABCDE五类。还有特殊的以127开头的(127.xxx.xxx.xxx)为环回地址。除了127.255.255.255外,访问任意127开头的ip地址,都是在访问本机

A类

1、A类IP地址的首位二进制数为 1-126,范围(1.0.0.1-126.255.255.254)
2、A类IP的第一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三个字节为主机地址,最大主机数为2^24-2台
3、10开头的是私有地址(用于局域网中)
4、写为二进制时,第一位数为0
5、多为政府机关使用

B类

1、B类IP地址的首位二进制数为 128-191,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2、B类IP的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最大主机数为2^16-2台
3、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4、169.254.xx.xx是保留地址(如果IP是自动获取,且在网络上未找到DHCP服务器,就会获得其中1个IP)
5、写为二进制时,开头两位数为10
6、大型企业使用

C类

1、C类IP地址的首位二进制数为 192-223,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2、C类IP的前三个字节为网络地址,最后1个字节为主机地址,最大主机数为2^8-2台
3、192.168.xx.xx是私有地址
4、写为二进制时,前三位是110
5、个人使用

D类和E类

这两类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D类二进制表示时,前四位固定为:1110,E类则是前五位固定为11110.
D类和E类用作特殊用途。D类用作组播,E类则用于实验

3.2.2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也是一个32位的地址。它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子网掩码是在IPV4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为解决IP分配而产生的虚拟IP技术。它可以将ABC三类IP地址分为若干子网,缓解IPV4资源压力。

子网掩码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为1,对应主机地址的所有位为0,。
因此A类IP的默认子网掩码为: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写为10进制则是255.0.0.0
同理,B类IP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IP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子网掩码不能单独使用,而是要与IP搭配使用。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内,需要对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按位与操作,得出最后结果一致,则表示两个IP处于同一子网内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子网掩码,可以对已知的IP进行分割子网操作,接下来就以本次任务为例,进行操作。

4 任务操作

规划一个C类IP地址,使⽤⼦⽹掩码将IP地址192.168.99.0~192.168.99.255划分成四个⼦⽹(可以从8位主机号中借⽤⼏位作为⼦⽹号),并使之能互联互通。
IP地址:192.168.99.1

4.1划分方法

已知,这是一个C类IP地址,因此,他的前三位为网络地址,即所在网络为192.168.99.0.要分割网络,需要借用最后一位主机号。
要分成4个子网,借用的位数计算方法:划分子网的个数=2^N,计算出这个N来,向上取整数,即为借用的个数,此处N=2,即借用2位主机号。
那么剩余的主机号位数为:8-2=6,因此该IP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即:255.255.255.192
每个子网有2^8个ip,每个子网的ip范围为:
①192.168.99.0-63:192.168.99.0为网络地址,192.168.99.63为广播地址,最大/小主机号为1/62
②192.168.99.64-127:192.168.99.61为网络地址,192.168.99.127为广播地址,最大/小主机号为65/126
③192.168.99.128-191:192.168.99.128为网络地址,192.168.99.191为广播地址,最大/小主机号为129/190
④192.168.99.192-255:192.168.99.192为网络地址,192.168.99.255为广播地址,最大/小主机号为193/254

4.2Cisco软件模拟

4.2.1模拟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子网之间通讯需要用到路由:
源主机发包给目标主机,需要先通过ARP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目标主机先在子网内寻找目标主机,如果未找到目标主机,会将请求发送请求至路由,路由器将寻找目标主机所在的子网,在通过ARP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后返回给源主机,继而进行数据发送操作。

因此,四个子网间进行通讯,则需要四台交换机,连接在路由上。(Cisco内的路由器只有两个端口,可以先添加端口后再进行连接。添加方法: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b907e627a4aba446e7891c01.html)

根据4.1中划分出来的主机范围,可给子网内的主机分配ip,并在四个子网主机ip范围内,任选一个作为路由器的ip地址,并未主机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默认网关为所接网口设置的i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2测试连通

用主机0去ping本子网以及其他子网的主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主机0ping其他主机,返回了数据,说明子网之间可以实现互相通信。
注意,在ping有的ip时,出现第一次发包超时的情况,这是因为,这个ip第一次ping,需要进行ARP mac地址学习。因此第一次ping的ip第一次返回的是一个超时的情况。第二次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总结

本次任务,了解了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子网掩码,以及分割子网。但仍旧有许多内容尚未掌握,如IP分片、重组,TCP、UDP传输以及很多甚至我还不知道的内容。甚至可能本文中许多通过本人加工过的东西,都依旧是错误的。但通过本次任务,我仍然受益匪浅。


版权声明:本文为CXNing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