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区与互斥锁的区别

一直没弄清楚这两个东东的区别,希望能好好总结下。上次面试也问到了这方面的相关问题,回答得不是很好。


临界区

1.1临界区原理:

首先明白临界区是指一段代码,这段代码是用来访问临界资源的。临界资源可以是硬件资源,也可以是软件资源。但它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或线程访问。当有多个线程试图同时访问,但已经有一个线程在访问该临界区了,那么其他线程将被挂起。临界区被释放后,其他线程可继续抢占该临界区。

临界区是一种轻量级的同步机制,与互斥和事件这些内核同步对象相比,临界区是用户态下的对象,即只能在同一进程中实现线程互斥。因无需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切换,所以工作效率比较互斥来说要高很多。

1.2临界区的实现:

临界区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使用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 或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AndSpinCount 函数初始化一个 CRITICAL_SECTION 结构;使用 SetCriticalSectionSpinCount 函数设置临界区的Spin计数器;然后使用 EnterCriticalSection 或 TryEnterCriticalSection 获取临界区的所有权;完成需要同步的操作后,使用 LeaveCriticalSection 函数释放临界区;最后使用 DeleteCriticalSection 函数析构临界区结构。

互斥量

2.1互斥量原理:

互斥量可以看作是信号量的简化版。是一个内核对象,具有线程拥有权,可以实现进程的同步,线程的互斥访问,但不能实现线程的同步。

2.2互斥量实现:

用法也很简单,主要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时候使用互斥量比较好。相关的函数有CreateMutex、OpenMutex和ReleaseMutex,因为是内核对象,所有可以使用CloseHandle来清理互斥变量。

临界区与互斥量对比

直接在网上看到了这张截图,copy过来了,区别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cz168love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