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九、数组
数组:一组数据的集合存储在单个变量下的优雅方式。
1、创建数组
利用new创建数组
该部分在学习完对象之后再做补充。
利用数组字面量创建数组
[ ]即为数组字面量。
在数组中可以放置任意的数据类型,成为数组元素。
2、访问数组元素
数组的索引(下标)
访问数组元素的序号(从0开始)。数组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设置、修改对应的数组元素。若没有该数组元素则输出的结果是undefined。
3、遍历数组
遍历数组即访问数组的所有元素,易知此时需要循环(将计数器当索引号来使用),方法如下:
4、数组长度
结合之前计算字符串长度的方法可得此时可以使用“数组名.length”来访问数组元素的数量,也即数组长度。
数组名.length是动态监测数组长度的。
计算数组的和以及平均值:声明sum,然后访问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并将其与sum相加得到和,最后除以数组长度即可得到平均值。
求数组中的最大值:样例如下:
数组转化为字符串: 样例如下:
5、数组中新增元素
通过修改length长度
由于length的属性是可读写的,所以可以通过此方式来实现数组扩容的目的,并且此时扩容部分没有给值所以默认为undefined。
通过修改索引号追加数组元素
书写如下:
若在定义数组以后又将原本已经存在的索引号赋予新值则原来的元素会被顶替。
不要直接给数组名赋值,否则里面的数组元素都会被清除(覆盖掉以前的数据)。
6、删除数组指定元素(数组去重)
也可以将newArr.length替换成变量j,在循环前定义j=0然后再在if语句中加上j++。
7、数组翻转
样例如下:
8、冒泡排序
从小到大代码如下:
从大到小排只需将if语句中的大于号改为小于号即可。
9、二维数组
JavaScript 并没有直接支持二维数组,但是可以设置数组元素的值等于数组,这样就能模拟二维数组的结构。同理可以通过数组嵌套的形式定义多维数组。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待我认真学习一波~~)
注:在了解对象后会对数组进行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为m0_63139310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