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对象一般分为:Po(实体模型)、Bo(业务模型)、Vo(视图模型)
Po一般是与数据源结构对应,主要作用是数据持久化和对象化。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源,我们会根据数据库实体表来设计Po类,成员字段和数据表的列来对应。
Bo一般是根据业务需求映射请求参数,比如你查询商品Spu时,可能会根据品牌Id、分类Id、商品属性值等条件进行查询,同时还有排序要求、分页要求,此时你的Po通常是无法对应这些筛选记录的条件的,这个时候你可以把这么多帅选条件装箱,就是Bo。还有一种场景,就是对于同一个模型的不同业务,可能数据有效性验证会不同,这时也会为同一个模型(Po)创建不同的业务模型(Bo)。
Vo一般是用于查询结果和Po无法直接映射的场景,还是以数据库为例,比如你进行了连表查询、分组查询等结果,这时查询结果时无法直接对象化映射成Po的,这时候我们一般会根据查询结果设计一个Vo。
提问者所谓前台到后台,我猜应该指的是前端发送请求到后端,请求报文参数通常使用Bo哦。后台再到前台,指的应该是后端响应前端吧?响应报文应该使用Po或Vo哦。
个人总结纯手写非复制粘贴。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39999532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