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采集一般是用普通的数码相机或单反数码相机,分辨率都是能达到要求的,现在的数码相机拍摄出照片的宽高比的一般是在4:3、3:2和16:9三种宽高比,是没有我们需要的宽高比(13:16)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采集的照片进行数码后期处理。
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软件有很多,我们所使用是老系统客户端软件包中提供的iseepro3915,以下简称“ISEE”
一、前期压缩
1、因为学籍系统要求的照片数据量并不大,先压缩的好处是后边的处理要快一些,用ISEE软件批量压缩照片,注意要保持原来的比例不能改变,否则照片会变形的。方法是:点击“批量”,在左边选择要处理照片的文件夹,处理后的选项选择“处理后图片保存到原图文件夹”,显示出该文件夹全部照片后,点击右边的“全选”,再点击“压缩”即出现压缩设置窗口。一般用批量压缩中的宽度不超过800px(批量压缩中最上面的选项),压缩后的照片数据量不超过几百K,处理起来还是比较快的。不要将右边的限制打勾!如图:
2、点击“确定”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全部覆盖”即完成本次压缩。如图:

将班主任核对好的照片更改为学籍要求的学籍号名,用ISEE的批量更名就很容易做到。方法是:点击“批量”,在左边选择要处理照片的文件夹,处理后的选项选择“处理后图片保存到原图文件夹”,显示出该文件夹全部照片后,点击右边的“全选”,再点击“更名”即出现更名设置窗口。
第一种办法:使用自定义方案,方案设置为“学籍后前15位”,不使用流水号。核对下面的信息窗口的信息无误后,点击“开始更名”即完成批量更名。如图:
第二种办法:使用简易方案,方案设置:模式为“原文件名”,附加文本选“开头文本”,填入学籍号开头的15位。核对下面的信息窗口的信息无误后,点击“开始更名”即完成批量更名。如图:

1、首先双击第一张照片,进入图片编辑窗口,点击“裁剪”,进入图片裁剪窗口,选用“固定尺寸”裁剪,按照要求,要用26mm (宽)× 32mm (高)的比例对照片进行裁剪,适合这个尺寸的像素为:390像素(宽)× 480像素(高),因此我们剪裁的尺寸要比这个像素稍大一些,为后来的处理留有余地。经试验比较合适的像素是:人像照得较小的可以直接用390像素(宽)× 480像素(高),人像照得较中的用429像素(宽)× 528像素(高),人像照得较大的用468像素(宽)× 576像素(高)或533像素(宽)× 656像素(高),由于每张照片的不统一性,个别不适合的用鼠标拖动和拉动调整一下,你会看到,拉动调整时宽高比例和设定的像素是不变的,这就保证了我们剪裁的照片是不会变形的,双击裁剪图片即完成裁剪,每裁剪完一张照片后,单击“PgDn”键,在弹出的保存提示中点击“覆盖保存”,即可进入下一张照片的裁剪,用这个固定尺寸把每个学生照片进行裁剪。
2、不管照片使用哪种像素裁剪的,都要进行第4步(完成压缩),以保证照片数据的统一性。如图:
ps:由于照片事先已经压缩,数据量不大,处理起来还是很快的。按现行班额,每个班平均用时不到5分钟即可搞定。曾经试用过其他软件的批量裁剪,很不理想,主要是照片的统一性差,裁出的照片不规则,所以最好还是每张都校正一下,使裁剪出的照片更加美观。
四、完成压缩
1、点击“批量”,在左边选择要处理照片的文件夹,处理后的选项选择“处理后图片保存到原图文件夹”,显示出该文件夹全部照片后,点击右边的“全选”,再点击“压缩”即出现压缩设置窗口。要用批量压缩中自定义压缩,为了避免发生形变,要用390像素(宽)× 480像素(高)的比例压缩,压缩时选中限制JPEG格式文件不超过60K,即要将右边的限制打勾!如图:
2、点击“确定”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全部覆盖”即完成压缩。如图:
最后,将压缩好的照片和学生名单给班主任进行核对,保证照片和学生一一对应。在网上下载一个压缩解压缩软件Winzip软件并安装好,将班主任核对好的学生照片用Winzip压缩成zip格式的压缩包,即可新系统平台上传了。但要注意,新系统平台要求每次上传的压缩包不能大于50M,因此,如果学生数较多,可以把全部学生按班分别分为几个部分压缩,把各个压缩包依次上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