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入门

1 AOP基本实现

1.1 如何理解AOP

名称: 面向切面编程
作用: 降低系统中代码的耦合性,并且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条件下对原有的方法进行功能的扩展.
公式: AOP = 切入点表达式 + 通知方法

1.2 通知类型

1.前置通知(Before) 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
2.后置通知(After returning) 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
3.异常通知(After throwing) 目标方法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时执行
4.最终通知(After)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执行的通知
特点: 上述的四大通知类型 不能干预目标方法是否执行.一般用来做程序运行状态的记录.监控
5.环绕通知(Around) 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都要执行的通知方法 该方法可以控制目标方法是否运行.joinPoint.proceed(); 功能作为强大的.

1.3 切入点表达式

理解: 切入点表达式就是一个程序是否进入通知的一个判断(IF)
作用: 当程序运行过程中 ,**满足了切入点表达式时才会去执行通知方法,**实现业务的扩展.
种类(写法):

  1. bean(bean的名称 bean的ID) 只能拦截具体的某个bean对象 只能匹配一个对象
    lg: bean(“itemServiceImpl”)
  2. within(包名.类名) within(“com.jt.service.*”) 可以匹配多个对象
    粗粒度的匹配原则 按类匹配

1.4 AOP入门案例

@Aspect     //我是一个AOP切面类
@Component  //将类交给spring容器管理
public class CacheAOP {

    //公式 = 切入点表达式 + 通知方法

    /**
     * 关于切入点表达式的使用说明
     * 粗粒度:
     *      1.bean(bean的Id)      一个类
     *      2.within(包名.类名)    多个类
     * 细粒度
     */
    @Pointcut("bean(itemCatServiceImpl)")
    //@Pointcut("within(com.jt.service..*)")  //匹配多级目录
    //@Pointcut("execution(* com.jt.service..*.*(..))") //方法参数级别
    public void pointCut(){
        //定义切入点表达式 只为了占位
    }

    //区别:  pointCut() 表示切入点表达式的引用 适用于多个通知 共用切入点的情况
    //      @Before("bean(itemCatServiceImpl)") 适用于单个通知.不需要复用的

    // 定义前置通知,与切入点表达式进行绑定.  注意绑定的是方法
    /**
     * 需求:获取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
     *      1.获取目标方法的路径    包名.类名.方法名
     *      2.获取目标方法的类型  class
     *      3.获取传递的参数
     *      4.记录当前的执行时间
     */
    @Before("pointCut()")
    //@Before("bean(itemCatServiceImpl)")
    public void 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String class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DeclaringTypeName();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Class targetClass = joinPoint.getTarget().getClass();
        Object[] args = joinPoint.getArgs();
        Long run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方法路径:" +className+"."+methodName);
        System.out.println("目标对象类型:" + tar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参数:" + Arrays.to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时间:" + runTime+"毫秒");
    }

// 定义后置通知,与切入点表达式进行绑定.
   @AfterReturning("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Return(){
        System.out.println("我是后置通知");
    }

// 定义最终通知,与切入点表达式进行绑定.
    @After("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
        System.out.println("我是最终通知");
    }*/

    /**
     * 环绕通知说明
     * 注意事项:
     *  1.环绕通知中必须添加参数ProceedingJoinPoint
     *  2.ProceedingJoinPoint只能环绕通知使用
     *  3.ProceedingJoinPoint如果当做参数 则必须位于参数的第一位
     */
    @Around("pointCut()")
    public Object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开始!!!");
        Object result = null;
        try {
            result = joinPoint.proceed();    //执行下一个通知或者目标方法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结束");
        return result;
    }
}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51009861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