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道考研学计算机网络笔记(一):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

跟着王道考研学计算机网络笔记(一):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

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了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五大功能

  • 数据通信(连通性)
  • 资源共享(硬件和软件和数据)
  • 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 提高可靠性(替代机制)
  • 负载均衡(各计算机之间更亲密)

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 用户直接使用,包括两种方式:
    1. C/S方式
    2. P2P方式
  • 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服务

功能组成

  • 通信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 资源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和软件的集合。

image-20220316091418609

网络分类

  • 按照分布范围

    1. 广域网 WAN (主要利用交换技术实现)
    2. 域域网 MAN
    3. 局域网 WAN (主要利用广播技术实现)
    4. 个人区域网 PAN
  • 按使用者划分

    1. 公用网 :比如中国电信
    2. 专用网 :比如国家军队专门使用的网络
  • 按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
    2. 报文交换
    3. 分组交换
  • 按拓扑结构

    1. 总线型
    2. 星型
    3. 环形
    4. 网状形(常用于广域网)

image-20220316092331290

  • 按传输技术
    1. 广播式网络
    2. 点对点网络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对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要实现不同的厂商之间的相互连通,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

法定标准

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代表是:OSI

事实标准

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时间长了,这些产品的协议和技术就成了标准。 代表是:TCP/IP

速率的相关性能指标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者数据传输率或者比特率

比特 1/0 位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通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是b/s,kb/s,Mb/s,Gb/s,Tb/s 每个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是十的三次方!(由大到小换算)

比如0100011101 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用了一秒,那么速率就是10b/s。

image-20220316095729414

存储容量的换算:

image-20220325113908008

带宽

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达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速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 Mb/s,Gb/s 。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image-20220325115350845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者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者迟延,单位是s

时延包括:

image-20220325151840301发送时延: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有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

image-20220325152344687

注意:高速链路是指发送速率的提高,而不能影响电磁波的速率。

传播时延:

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的长度。

公式:

image-20220325152654772

排队时延: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单位bit)

image-20220325153358794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1. 两倍的传播时延
  2. 末端处理时间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 网络利用率

image-20220325153832556
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1. 两倍的传播时延
  2. 末端处理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51276056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