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应前篇的随笔
前篇《减员云售前可降本增效》,也可叫做“平台型公司不需要太多售前”。文末的后续预告就是,我会写个产品型公司不需要太多产品经理的文章。
下文话并不是溜嘴抖机灵,而是对公有云产品的认知融会贯通,下文“产品|服务|资源”三个词互换毫无违和感。
{客户需要}
+
{看|测|买|骂|退|夸}
+
{云产品|云服务|云资源}
本文所谈的toB产品经理岗位,指的是“有决策权、有KPI、待遇比技术员更高”的产品经理;并不是“无脑转译画原型,工资奇低舔研发”的产品文档助理,也不是雷军周鸿祎张小龙这类产品老板。
2
平台型公司需要复合型人才
公有云是一个典型的平台型公司,公有云的“产品-资源-服务”是个混合态,这让产品经理岗位跨度很大,必须是复合型优才转岗才能胜任工作:
云产品开发和维护靠技术团队,产品经理需要和研发运维平等沟通,产品定制时洞察技术可行性,定制改标配时能收拢需求描述。
云服务使用推广要外延到销售和客户,产品经理就要成为本产品的好售前,定义目标客户群、明确产品竞争力、汇总和引导客户群需求。
云资源的营收和毛利要看交付成本和运营效率,担当交付风险才能提高交付速度,承担运营压力才能提高运营效率,甚至要《适度降低SLA》来优化毛利。
我在2020年前写了一篇《识别合格ToB产品经理》,将toB产品的技能需求和工作目标都有严谨描述。
合格的toB产品经理肯定擅长一个方向的技能,但另两个方向绝对不敢轻视。公有云这类平台型toB公司,技术总监既没能力也没有收益去做三方向复合型产品经理,所以技术团队就要分权限给产品经理。
我写过一篇《运维比研发更适合转产品岗-03.转岗收益的区别》,解释研发高手转产品的性价比很低,个人收益不够。
配图说明:产品经理就像红警里的多功能步兵车,本图和下图有搞笑关联。
3
产品型公司不需要产品专家
聊通上文,也就很容易理解本段内容了。
产品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是某款软件,偶尔会是某种资源,产品型公司不会存在“产品|服务|资源”三者混淆和无缝互换,一般会抛弃掉“服务”。
几个天才程序员开发了一种特别有竞争力的软件,他们自己最了解产品能力上限,本人能对产品设计做最终决策,因为有硬核竞争力包装推广也不难,此时只需要产品经理当文档秘书,不需要产品总监来掣肘和分肥。
某个大佬有特殊资源,他将资源转售挣钱就很安逸体面,为什么要做又脏又累的服务?当然了,我们可以把资源包装成产品,让大佬可以很体面的在资本市场谈笑风生,但是资源包装成产品并不是“长期且高难度”的工作。
配图说明:顶级技术高手做软件,根本不需要产品经理的配合;本图曾经出现在《顶级技术高手在何处-7.b》。
4
产品缺位的两个重要问题
我接触过一些产品型公司,他们因为资深产品专家的缺位,主管们都是老实程序员,一般在定位和定价上都会出问题。
这一段并不是建议他们盲目招揽产品经理,我做下列工作也没有十足把握。我是借机推导,资深产品专家如何扛起责任,和公司高管、核心研发平等沟通。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计量设计:
产品计量不是小问题,而是产品的核心定义,涉及从技术实现、用户行为、包装宣讲、友商竞争、梯度演进、商业模式等多个问题。
公有云产品里,谁是IaaS谁是PaaS一直分歧不断,我就按照计量来《扫盲区分IaaS和PaaS》,我在《硬核分享云产品定义-3.1a 计量单位》中有更详细解释。
软件型产品该买授权后断档更新,还是按年订阅、按CPU订阅?资源型产品该年租还是日租,有没有优先级描述等等,这都属于产品计量设计。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定价层次:
ToB产品的定价本质不在成本核算,而在“品牌层次”和“有无服务+是否免费”。
一个软件或一种资源能坚持行销多年的价格,就是塑造成的行业内共识。这里既要有市场宣传配合,也要有对标和案例,关键是产品Owner的正确判断和持久坚持。
至于产品售前售后的服务是否免费,一般产品型公司在设计时就放弃了服务,并不是短视,而是忙不过来。
创业者认定自家软件值100亿,只要没卖过50亿,旁人就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的神经病;一般人抗不住这种轻视和嘲讽,而且失败创业者就是被证实疯的不轻。
老实的国内厂商,一般是外企卖100万的产品,因为陪跑友商卖10万,他们的产品也就卖个12万,客户买廉价平替的采购压力还挺大的。
老实的国内厂商,媒体官宣价就是营收上限,但是《二十年前IOE》就知道维保拆开卖、补丁单独收费、付费情感咨询等一系列增收方式了。
5
纯服务型公司不招产品岗位
纯服务型公司,过去叫集成商,现在叫云上服务商。
在云计算公司里,强势产品经理总会和技术团队较劲,越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越爱捉弄技术团队。
但是纯服务型公司里,技术团队活的像牛马,产品岗直接取消变成文档工程师了;大家都给客户和项目当螺丝钉,这是多么平等的快乐。
配图说明:那张不算好看而且喜感的脸上,绽放出的平静与悲伤。What a funny face!Beautiful eyes, though.
6
文末点双睛
一个岗位必须既有用途又有难度,这个岗位才会长期保存且待遇丰厚,比如toB产品经理。
我写本段是想让那些自命清高、推脱售前售后、羞谈服务和定制化的公有云产品经理反思一下,你们到底是懒惰、不屑、愚蠢还是害怕?
从产品型公司不需要产品经理可以得知,如果你们不关注产品包装、销售、实施、运营等前向工作,而是利用分工优势把这些工作抛给前端部门,你们根本不是产研体系的宝贝疙瘩,而是研发团队的文档秘书。
如果公有云产品傲慢的拒绝服务和定制,最终会被集成商、云上服务商包裹起来,让云厂商变成云资源供应商(产品型公司)。无论是云上服务商(服务型公司)还是云资源供应商(产品型公司),都不需要产品经理岗位。
以我的经验认知,产品设计就是要理解客户的需求,资深产品经理完全有能力将“定制和服务”抽象成产品本体的功能。
近年来我和多位大佬沟通,他们都非常讨厌“定制和服务”,甚至因此认为我能力土鳖目光短浅,他们热切关注“产品创新”,总想靠创新再赌赢一次。
但我们细聊以后发现,我关注的定制和服务,就是他们幻想的“产品创新”。而他们讨厌“定制和服务”的血泪经历,就是被不称职操作员拖黄的正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