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1】FinTech之香港虚拟银行VB


金融科技是大湾区发展里很重要的基石和引擎。金融科技可以解决某些问题,很多人说金融科技包括ABCD,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



1 定义

虚拟银行:= 网上银行。主要通过互联网这种电子渠道形式而非实体retail形式,来提供零售银行服务。虚拟银行virtual bank一般是香港的叫法,其实Virtual Bank (VB) 就是内地叫的internet bank网络银行。

特点:没有线下分店,产品服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

目标用户:个体+中小企业(与内地网络银行目标客户相同)

手机银行 v.s.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
平台PC端移动端
安全系数更高较低
转账限额较大较小

2 市场分析

2.1 兴起背景

2018年开始筹备,2019年下半年第一家VB众安银行开始营业,预计2020年其他7家VB开始运营。

2.2 市场规模、增速

香港持牌银行数:~150家 (exclude VB)
HK定存规模:$ 4,100 亿 USD ( i.e. 28,000 亿 RMB)
待补充完善

2.3 Main Player & 市场格局

有八家,主要模式是互联网巨头+local银行

VB互联网股东银行股东优势
1Fusion 富融银行腾讯工商银行、港交所、高领资本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腾讯在大陆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
2平安壹账通平安集团渣打银行
3Insight 洞见金融科技小米 90%尚乘集团 10%作为国内三家互联网银行之一新网银行的股东,小米已在互联网银行领域有所积淀
4蚂蚁商家服务蚂蚁金服支付宝场景可以打通,支付宝在香港渗透率较高,1/3香港人在使用AlipayHK
5众安银行 ZA Bank众安保险、百仕达地产
6Livi VB京东数科中银香港
7SC digital电讯盈科、携程金融渣打银行
8WeLab digitalWeLab集团*

说明:* Welab Digital Limited背后大股东是香港首家纯线上信贷平台——WeLab(我来贷母公司),WeLab在内地拥有3家子公司,即纯线上金融科技平台“我来数科”、新锐租赁品牌“淘新机”、一站式金融科技服务商“天冕大数据实验室”,因此这家虚拟银行拥有香港与内地企业的双重股东背景

2.4 香港相关政策

监管方式:通过发放相关业务牌照

与内地监管的区别:香港的监管方面有些不同,因为内地的互联网银行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做,它可能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客户。香港的虚拟银行是全牌照的,我们什么客户都可以做,空间很大。香港虚拟银行和内地银行的竞争,我觉得现在还没有

相关基建和措施:在2018年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2019年上半年发出8个虚拟银行牌照;保险业监管局迄今也已发出了2个虚拟保险公司牌照。为进一步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政府在2019年施政报告附篇中载列了两项新措施,包括资助数码港为在职金融从业员提供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培训,以及将在中心商业区设立金融科技活动空间


3 商业模式

3.1 收入结构

1)利息收入
• 存款
• 转账
• 贷款
P.S. 参照英国的虚拟银行发展经验,VB一般都要提供比实体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

2)非利息收入
• 理财(基金):佣金
• 支付:佣金

3.2 香港虚拟银行的定位:

• 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企业对企业(B2B)服务的市场–>2B的属性比2C更明显;
• 成为内地金融科技公司迈向国际的起步点

4 案例分析

4.1 内地1:微众银行(腾讯系)

成立:2014年,民营,已获牌照
用户:年轻人
服务:2C业务为主,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产品:微粒贷
优势
• 流量优势:背靠腾讯系的流量,有微信、QQ引流,获客成本大幅降低;
• 模式可行:提供小额高频的贷款服务;
• 大数据优势:互联网大平台的后台数据沉淀 + 社交平台的数据信息,可以对用户进行更全面的用户画像,尤其是应用在征信方面,降低欺诈信用风险
现状:收入 2019E:1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0亿元人民币
对标招商银行,收入2019为2700亿,净利润为1000亿


4.2 内地2:网商银行(阿里蚂蚁金服系)

成立:2014年,民营,已获牌照
用户:中小微企业
服务:2B业务为主,为小微企业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产品:网商贷、旺农贷
优势
1)技术优势和数据优势


4.3 香港:众安银行 ZA Bank

团队人数:200人,80%香港local,20%内地人
提供服务
1)基本三件套:存款、转账及贷款等银行服务
2)用户体验:‘7x24定期存款’、‘5秒转账缓冲’、‘人脸识别认证’
3)风险控制:反欺诈、风险控制及网络安全防御等技术, 并根据反洗钱国际标准,为账户的安全运作提供充足保障

现状:3月24日,ZA Bank于今日正式成为香港第一家面世的虚拟银行,并推出旗舰活期存款产品 – ZA 活期Go

特点
1)流程简单:用户只需一部电话、一张身份证、五个步骤,最快五分钟就能完成开户

3)服务快捷:ZA Bank还推出了全港首创贷款三十分钟承诺,协助用户迅速解决现金周转需求(因为有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完成资质核查和信贷审批)。从申请者提交完整的贷款申请数据和文件到获得审批结果,全程可三十分钟内完成。如申请者等候时间超过三十分钟,ZA Bank将按额外的等候时间每分钟赠送10港元的现金回赠,上限为500HKD

2)高存款利率:以50万港元为例,假设 ZA 活期Go 的年利率为1%,用户于2020年3月存入50万,一年可赚取5,000.23港元的利息,较市场基本存款利率0.001%(中银香港)所提供的5港元利息高1000倍


4.4 香港:富融银行

开展数字货币支付、转账、借贷、基金等业务。

目前没有相关消息,待补充完善



5 未来趋势

5.1 香港发展虚拟银行的困境与难点

1)还未体现出beat传统银行的明显优势
香港传统银行已经开始运营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并且已经获得相当大一部分市场,比如中银香港,支持网上银行服务,也支持手机银行服务,虚拟银行入局需要找到可行的差异化打法;

Solution: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用户体验、产品差异化(提高高性价比产品)、目标用户定位差异化

2)大数据优势受限
内地互联网巨头的后台数据优势在HK可能不会太突出,因为香港人的社交平台不是WeChat,而是WhatApp、FaceBook、Ins等,因此没有太多的数据沉淀

Solution:无

3)盈利难
虚拟银行前期投资不菲,前一两年很难盈利,至少要三年左右才能实现盈利

Solution:只有等,好的商业模式经早晚可以跑通

4)用户教育难
香港local不太习惯接受新的金融科技产品。大部分香港人更喜欢国际传统银行提供的综合服务,信用卡和八达通仍热是主要的金融场景。虚拟银行推广难度不小,香港传统金融系统先进,实体分行和自动柜员机遍布全港。传统银行已提供网上银行服务,使用实体或网银服务都已非常容易方便。另外创新荒漠,这边连移动支付都推得很慢,支付宝、微信在香港布局四、五年,依旧不是主流。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2018年发布的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常用手机支付的市民占比仅为约20%,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Solution:广告、低费率


5.2 破局与机会

香港的虚拟银行应该走出与传统银行的差异化路线,解决客户在使用传统Bank的痛点

1)下沉目标客户
香港大型银行多年来坐拥庞大的客户群,主要聚焦在一些高端客户(100w以上人群)以及盈利高的业务,普惠力度不够,对普通零售客户以及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不够。香港本地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从传统银行获得贷款,这些银行还主要以财务报表作为贷款发放依据。相比之下,虚拟银行可以利用一些大数据来进行信贷风险评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效填补市场空白

2)实体银行的痛点
现有银行服务存在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而虚拟银行无需排队

3)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痛点
用户体验差、操作不流畅,手机APP时常有Bug、转账慢、金融产品客户教育不足、无法整合不同账户信息等主要痛点,产生痛点的原因在于,一直以来, 香港龙头银行们坐享高额的利润,这让他们丧失了推动创新的动力。“香港银行业监管十分严格,这也导致很多年市场没有新进入者,市场竞争不充分,因此在改善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很多市场空间

4)定价优势
虚拟银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可以使得其能提供更高利息的产品,比如ZA Bank推出年利率高达6%的定存;或者降低小额转账的费率,传统银行的手机银行小额转账费率很高。(具体费率数据暂时没有调研到)

虚拟银行HK传统银行
一年定存利率6%招商3.8%;中银香港2.3%;汇丰1.9%

5)探索niche场景:大湾区互联互通
• 保险产品:内地居民很喜欢到香港买保险产品,因为香港的保险产品比较有国际化,它各方面的设计也和内地产品不同
(香港比内地保险产品好在:价格更低;对疾病的定义更加宽松;代理人专业素养更高。目前的痛点在于:需要办理人亲自到香港办理保险;需要开具香港银行卡结算)

• 理财基金产品:让内地的居民可以买一些海外的投资,也可以做一些监管,更有保障,也要给内地居民整体在理财方面比较多元化、国际化的机会

• 互联互通:在大湾区有很多普惠金融的政策,理财通在香港有很多人关注,因为它希望让香港的居民能够买到内地的金融产品(这个已经可行了),也可以让内地的居民买到香港的金融产品,这个措施是让香港居民和大湾区的居民能够在金融方面多一些互联互通

本地生活场景:just like支付宝最近的改变;HK的本地生活服务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交水费、电费、电话费、教育费… 这些缴费系统是彼此割裂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虚拟银行能够和本地生活场景结合起来,那么能获得一部分新顾客,并能提高留存率

6)前景:和FinTech其他机会结合
从“机遇”的视角来看,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并且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近两年重点布局于快速支付系统、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开放API、跨境金融科技合作以及金融科技人才培育等领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

6 沙盘推演 & 结局预测

可能性1: 失败 (20%)
管理团队不太给力,战略定位不能根据时代发展持续迭代or不够坚定,只是为了挂上FinTech这个幌子
-->前几年能勉强获得一小部分5%的市场,之后由于长期收支不平衡,导致关门 or 被传统银行收购

可能性2: 不温不火 (50%)
管理团队比较给力,战略定位比较清晰,但是由于香港社会深层次问题增加创新落地的阻力,加之人才流失,阻碍了FinTech发展
--> 在HK金融滑坡的大背景下,VB 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略微盈利,但蚍蜉难以撼树,终究无法改变传统市场的运作模式,难以推动整个HK金融市场成功转型金融科技

可能性3: 成功 (30%)
C端,VB成功与本地生活场景结合,收获大批个体用户;
B端,真正打入目标用户市场,获得中小企业的青睐,
--> 从传统银行那边抢过来部分客户,获得相当一部分市场 ~20%,同时也促进了传统银行更快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某种程度上改变HK金融市场格局。最终整个生态会平衡,传统银行服务高净值客户和理财;VB做普惠金融,以小额高频实现盈利




Reference: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091454945631604&wfr=spider&for=pc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030204194078469&wfr=spider&for=pc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13440

[4] https://www.iyiou.com/p/1151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lesleychu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