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一张OSI模型互连结构图中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后续会有一些补充。哈哈,老师上课的时候看见这张图突然发现蕴含很多知识点,可以说由一张图引发的“血案”。复习向。有误恳请指正,谢谢!
Notes:
OSI分层模型自顶向下从第7层道第1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其中低三层成为通信子网(核心部分),提供路由完成和数据传输、转发的功能。高三层为资源子网(边缘部分),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共享服务。传输层就像楚河汉界一样。
各层对应功能。
端到端的通信实质上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结点间进行通信时要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规则的集合)。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实现通信。协议是水平的。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怎么交换)
语义:规定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响应。(交换什么)
时序(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发生的事件。(什么时候交换)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低层通过接口向高层提供服务。扩展:物理层的SAP可以认为是网卡接口,数据链路层的SAP可以认为是MAC(网卡地址),网络层的SAP可以认为是IP(网络地址),传输层的SAP可以认为是端口号,应用层的SAP可以认为是用户界面。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服务是垂直的。
实体泛指任何可以接收或发送信息的软件或设备,如应用程序、计算机。
每层的功能是由该层的实体来实现的,同一网络结点(实体)上相邻层次中实体之间的通信称为层间通信(同一结点之间各个层次,如发送主机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
不同网络结点上对等层实体间的通信称为对等层间通信。除物理层外,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叫虚通信,层间通信以及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叫做实通信,所以两结点的物理层我用了实线箭头表示。
OSI模型中数据传输过程。该过程省略了中继系统。
发送主机的原始数据(上图中的Data)首先经过应用层会在Data的首部追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AH后,变为数据单元,进行层间通信发送到表示层,此时AH成为首部;
然后表示层继续在首部追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PH,仍为数据单元,以此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运输层追加信息后数据单元变为报文段;
网络层会在报文段的首部和尾部都追加信息,报文段封装分组或包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会在分组的首部和尾部追加控制信息后变成数据帧(所以帧就类似与一种有头结点和尾结点的数组);
然后通过物理层进行变为比特序列进行传输。而接收主机接收到数据后则一层一层拆对应的协议控制信息,直到应用层。
这些复杂的过程对用户是屏蔽的,所以我们在发送信息时感觉是直接(水平)传送到对方的,这就是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虚通信,物理层与层间通信称为是通信的原因。
服务原语。服务是通过一组服务原语来执行的。分别是请求、指示、响应、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