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狐的回答(13票)】:
感谢 @米叔 邀请,我尽力回答,如有疏漏请指正。
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乐团能约定 A 是 440Hz,那是开会开出来的,大家凑在一起,开个会,选定一个频率,建议大家都遵守,就这么简单。既然是人为选定一个值,那就没有什么“为什么”了不是么?
提问者说的“大家都能约定 A 是 440Hz”,这个“都”字并不正确。虽然 440 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但仍然有很多乐团坚持不使用 440Hz 作为 A 音标准音,譬如纽约爱乐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就用 442Hz,欧洲大陆很多交响乐团使用 443Hz,而柏林爱乐乐团之前还曾经使用过 445Hz。
【米叔的回答(10票)】:
感谢@滇狐。叔这里补充几点,主要是对于这个问题描述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能约定 A 是 440,然后再根据平均律、纯律等不同的方式确定其他音?” 这个要做个解释,这种理解很典型,但它是不对的。
首先关于“标准音高”这个东西,因为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它也是不太一样的。在我国古代我们知道黄钟律的音高是被认定为标准音高,但是这个律尺一直在变动,黄钟律音高本身亦不固定,那么标准音就随之变化,这个变化范围还比较大,大约是在 c1 - a1 之间(这个是平均律的记法)。到周代黄钟律的标准音是 864.07HZ,这个频率同现代十二平均律的 a2 已经很接近,正好低八度是 432.035HZ,比今日国际通用的 440HZ 就低 30 个音分。
其实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音高还有一个 c1,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央 C。为什么没用它呢?因为1859 年巴黎科学院给出了 a1 的频率,测算为 435HZ,正如@滇狐所说,在 1885 年大家在维也纳开了个会,确认了。然后 1939 年国际标准协会在伦敦又开了一次会,认定 a1=440HZ。
而另一种标准音定义 c1 而不是 a1,在这个体系里 c1=256HZ,推算一下,这和上面说的用 a1=440HZ 推算出的 c1 略有不同。那为什么要把 c1 定义成 256,只是因为这个音高很方便,比较受研究者的欢迎,一般我们叫它“理论标准音高”或者“物理学音高”。这种标准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每下降一个八度,C 音均可被 2 整除。现代用铯 133 原子振荡装置来定标准音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要小小地纠正一下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能约定 A 是 440,然后再根据平均律、纯律等不同的方式确定其他音?”
我们知道十二平均律是个人工律,不是自然律。这个律制被推行主要还是因为它真的很方便。律学都是从五度相生开始的。若是要同十二平均律比较,生律过程绝不会采用 440HZ 的 a1 音而是从 C 音开始比较。转调问题是律制更革主要解决的问题,而一个八度,不停循环都是从 C 音开始(想想自然音阶),因此从 C 音开始生律是方便又正确的。然后我们可以从 c1 开始算,这里拿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和纯律举例,它们三个八度差值是一致的,纯律和五度相生的二、四、五级音是一致的,三、六、七各相差22个音分,可以看到纯律和五度相生很接近了,十二平均律则夹在中间。
重点在于:十二平均律是平衡古代律制产生的人工律,若是再使用人工标准去倒推到老祖宗,岂不是本末倒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