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两个平面相交_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4a63d11feb30cef568c1fba6a9a24489.gif一、知识梳理

ac6201919f8caa2aa0c24809f276f21a.png

b6a3d4e79a40359fbba2bedd42d9264f.png

3.常用结论 (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6)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同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所成角相等. (8)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二、典例精析

1.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6c7d17a1a09c585d035f2b54caa5c612.png

cf94c916d7608d03af27e1a223f9ebe6.png

a09033ecf8eaea68716ba28d1500d6e7.png

dc19b1ccaee4638db8d8a0e566f47df0.png

532e5851ede12f25ed18b14c9d022771.png

86ce0eb4c8f3500563872f4a57385688.png

8146dad5a0a9d0f70e087d58e4e456e6.png

c94425c3788ab548bfc26904227d0621.png

方法提炼 1. 判断或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1) 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底边; (2) 利用“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 ( 或两边的延长线 )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3)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 利用平行的传递性,即公理 4 :若 a //b,b//c ,则 a //c. (7)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2.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 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 ( 无公共点 ) ,一般用反证法 ; (2)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 (3)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 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 面面平行的证明

60760d2b96116ce2b172b1b9a1a2dc88.png

方法提炼 判断或证明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 面面平行的定义,即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 不常用 ), 常用反证法完成证明 (2)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主要方法 ) (3)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 要先由 线线平行 推出“ 线面平行 再到“ 面面平行 ,在证明题中不能直接由“ 线线平行 得出“ 面面平行 ”) (4) 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 客观题常用 ) (5) 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客观题常用 ) .3. 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

69580f393df2a383d29f44c2a1747acc.png

方法提炼 利用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线段长或线段比例问题,常用平行线对应线段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4. 平行关系中的探究性问题

7efe8189a644b93c4a28d2b12569037a.png

01de9ffe6fa668a96f728fb029f6d528.png

方法提炼 解决探究性问题一般先假设求解的结果存在 , 从这个结果出发 , 寻找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如果找到了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则存在 ; 如果找不到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出现矛盾 ), 则不存在 . 而对于探求点的问题 , 一般是先探求点的位置 , 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三等分点 , 然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证明 .三、题组训练

8b0917531a5c4373c785b88459eea10d.png

67855dfacab5745c005506c3d4834dc2.png

042e97b851e23ad5e5af769df7b69575.png

53a66d436cf576b4c09ba84157ab9137.png

d81df84762552a3727808752659b32d3.png

f19b921ba83477e323398d7ee7e8dfe2.png

bd862cb7bc6f0bec5af56213ade69511.png

a4278a98802ec20f5c103d340737f1bc.png

271b1dfb219168a7a3d676b8a5c285ee.png

5ebcbbb0b79380c3d6657a46fa286b48.png

ab4053718411c6214a4efd281746b52a.png

e3091d6b917d527867f7cd8beabc795e.png

02df4c4efb1e8d459f7d2e63cc32cf87.png

3d3838a978642c3be285ba83cf55db15.png

8b5246b81ad304045e1e298298daa3cf.png

8afde3074e0bef5927ed0671272fa915.png

a792c8d1b4c8378598de0c270366e529.png

数学世界这么大  扫我带你去看看688b4345721af16e0c21324cf647646f.png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39842918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