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为基、数企赋能(NO.22)—报告评审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陈南峰

研发过程评审及其组织管理能力弱是目前的普遍问题,使得研发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产品问题频出。

本文总结结构化与批判性思维在评审中的应用,详见专家工作室训练课程《逻辑思维4-结构化与批判性思维——锻造火眼金睛》。

评审管理

a) 评审类别

1)决策评审

规划决策、计划决策、立项决策、发布决策、退市决策等。

2)技术评审

需求评审、方案评审、设计评审、测试/试验/验证报告评审、项目验收评审、通用技术评审等。

    b) 评审流程

评审流程参见图22-1。

图片

                               图22-1 评审流程

2 评审方法

a) 评审视角

1)  编辑性审查

2) 逻辑结构与关系

3)  管理/控制要素

4) 技术与方法

5) 讲解技巧点评

    b) 评审步骤

图片

3  注意事项

a)  编辑性审查

公文、国家标准、 企业内部的技术报告等,各有各的编写规范,但在评审时应区分原则性与非原则性的问题。

1)对于需要向外部提供的报告资料,编写规范是需要严格执行的;

2)只在内部交流使用时,核心关注条款编号、表号、图号、错字等易引起误解的内容,以及明显影响整洁美观的编排,其它不符合情形可做告知项处理。

b)  逻辑结构与关系

1)根据报告主题,凭借自己的经验,结合学过的金字塔结构及其变种、SCQA、TED、SCORE、OREO等等各种语言结构模型,去思考、构思逻辑结构,然后再审视比对被评审报告。

2)若发现与自已的构想有差异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它的逻辑关系。

——报告的逻辑关系可能是对的,只是因为作者表达的视角与运用模型与自已的构想不一致,需要及时调整自已的思路。

——报告的逻辑关系是错的,那么需要充分思考,明确理由,指出错误,并给出改进意见。

c)  管理/控制要素

1)涉及到项目管理要素各知识域,要检查是否遗漏;同时也需考虑是否需要,并不是所有要素均需要体现的。    

2)研发需求要素中,质量要素是评审最核心内容之一。要分类构建起产品需求模型—>模板—>要素表,然后传递成“评审要素表”,参见图22-2;此项工作量巨大,是个逐渐积累完善的过程,需要按照“需求工程”要求去构建,并在“ZOS—集成研发”软件平台的支撑下开展工作;逐渐积累形成“质量问题库”、“缺陷问题库”,然后再去迭代完善质量模型、模板,形成持续迭代改进的闭环。

图片

                          图 22-2 评审要素及其传递关系

d)  技术与方法

1)运用的技术要追求成熟度:稳定、可靠,先进的技术一定要研究成熟方能用于产品开发。

2)采用的方法、方案、路径,要尽可能按结构树分类列出,并经过比对、评估、决策,从中优选。 

3)新选择的工具、组件等要充分验证、试用,确认其功能、性能能满足我们工作需要,切不可盲目跟风,把应用“工具”变成“目标”。

4)要重视cbb的构建与应用,尤其在概要设计中报告尤为重要!

 

e)讲解技巧点评

继续仔细琢磨,反复体会图22-3所示相关要求!

1)大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你在听别人讲解时的感觉:

——语速太快你来得及吸收吗?

——声音过大过小你舒服吗?

——语调平淡无奇无起伏你觉得会犯困吗?

——他讲的内容是你想听的吗?

——你想听的重点他强调了吗?

——讲到重点问题时他留时间给你思考了吗?

——他讲的问题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通俗易懂吗?

—— ……

    2)再问问自已,思考该怎么讲?

图片

                         图 22-3 报告编写与讲解要求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微信号:cnfeng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