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四次挥手。

2MSL即两倍的MSL,TCP的TIME_WAIT状态也称为2MSL等待状态,当TCP的一端发起主动关闭,在发出最后一个ACK包后,即第3次握手完成后发送了第四次握手的ACK包后就进入了TIME_WAIT状态,必须在此状态上停留两倍的MSL时间,等待2MSL时间主要目的是怕最后一个ACK包对方没收到,那么对方在超时后将重发第三次握手的FIN包,主动关闭端接到重发的FIN包后可以再发一个ACK应答包。在TIME_WAIT状态时两端的端口不能使用,要等到2MSL时间结束才可继续使用。当连接处于2MSL等待阶段时任何迟到的报文段都将被丢弃。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端口复用来设置不必等待2MSL时间结束再使用此端口。

SO_REUSEADDR

int flag = 1;                                                                                     |
setsockopt(l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flag, sizeof(flag) );  

主动断开的一侧为A,被动断开的一侧为B。

第一个消息:A发FIN
第二个消息:B回复ACK
第三个消息:B发出FIN
此时此刻:B单方面认为自己与A达成了共识,即双方都同意关闭连接。此时,B能释放这个TCP连接占用的内存资源吗?不能,B一定要确保A收到自己的ACK、FIN。所以B需要静静地等待A的第四个消息的到来
第四个消息:A发出ACK,用于确认收到B的FIN当B接收到此消息,即认为双方达成了同步:双方都知道连接可以释放了,此时B可以安全地释放此TCP连接所占用的内存资源、端口号。所以被动关闭的B无需任何wait time,直接释放资源。但,A并不知道B是否接到自己的ACK,A是这么想的:1)如果B没有收到自己的ACK,会超时重传FiN那么A再次接到重传的FIN,会再次发送ACK2)如果B收到自己的ACK,也不会再发任何消息,包括ACK无论是1还是2,A都需要等待,要取这两种情况等待时间的最大值,以应对最坏的情况发生,
这个最坏情况是:去向ACK消息最大存活时间(MSL) + 来向FIN消息的最大存活时间(MSL)。
这恰恰就是2MSL( Maximum Segment Life)。
等待2MSL时间,A就可以放心地释放TCP占用的资源、端口号,此时可以使用该端口号连接任何服务器。
为何一定要等2MSL?
如果不等,释放的端口可能会重连刚断开的服务器端口,这样依然存活在网络里的老的TCP报文可能与新TCP连接报文冲突,造成数据冲突,为避免此种情况,需要耐心等待网络老的TCP连接的活跃报文全部死翘翘,2MSL时间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尽管非常保守)!


版权声明:本文为yangshuzhi21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