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3

软件测试的核心是测试用例的编写。

测试用例的方法如下:

1)等价类

2)边界值

3)场景法

4)错误推测(反推法)

5)正交表法

6)因果图法

7)判断表法

测试用例模板:用例编号、测试模块、用例标题、用例级别、前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操作、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一、等价类划分

1.等价类划分的概念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所有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个子集合(等价类),然后从每一个子集合中选取少数具 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数据

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划分有效等价类(正面,不会报错)和无效等价类(负面,抛出错误)

2.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步骤和原则

1)分析需求,先确定其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在确立了等价类之后,建立等价类表或者思维导图,列出所有划分的等价类

3)再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测试用例

二、边界值分析法(上点、离点)

1.定义: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个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2.原则和步骤:确定边界: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者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范围相关 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边界

3.边界值的作用:人们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 输入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询更多的错误---提出更多的bug

三、场景法

1.什么是场景法

通过场景描述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2.如何使用?

        1)画出流程图--产品需求文档

        矩形:表示步骤(操作,输入,输出结果)

        菱形:判断条件--是,否

        箭头:流向

        2)遍历场景,提取测试用例

        覆盖正常的路径--冒烟测试

        走每一个分支--找菱形--正常场景下没有覆盖的路径,分支

        出错步骤重新回到主流程,建议多走一走正确的步骤

四、错误推测法(反推法)

错误推测法: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测试用 例的黑盒测试方法。

它的要素有三个:经验,知识,直觉---探索性测试

考虑程序可能触发的错误场景---不能正常运行

总结:

场景法---业务流程梳理,核心业务逻辑场景;

等价类和边界值---细化分析;

错误推测法对最终用例进行错误场景下的补充;

五、正交表法

应用场景:在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控件,每个控件有多个取值,控件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正交表公式:一般用表示

L代表是正交表,

n代表试验次数或正交表的行数,

k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

m表示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

六、因果图法

1.概念: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2.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3.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M(屏蔽):两个结果,a为1时,b必须是0,当a为0时,b值不定

七、 判定表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m0_64358471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