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开发、各种兼容问题、响应式布局开发、移动端和PC端开发的不同


一、移动端开发

移动端开发:把开发的产品放在移动设备上(例如:手机、平板…)运行

  • NativeApp 原生App
    • 技术栈:IOS(object-c或swift)、安卓(java-native)
    • 当下有一些前端框架,可以基于JS进行开发,最后生成符合各系统的NativeApp
      • Vue:uni-app
      • React:react-native
      • Dart:flutter
  • WebApp HTML5页面
    • 技术栈:H5、CSS3、响应式布局、ES6+、Vue、React…
  • NativeApp+WebApp -> Hybrid混合App开发 「手机应用90%以上都是Hybrid模式开发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移动端开发和PC端开发的不同

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技术栈也是统一的

1、@1 响应式布局开发

  • PC端开发,大部分是“固定布局”;但是对于一些“全屏的管理系统「有且只有一屏幕」”,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宽高,自适应里面内容的排版或者样式!!
    处理方案:以百分比布局为主「vw/vh」,再基于@media实现微调,flex是排版的辅助工具!
    如果内容超过一屏幕的高度,则给某个盒子设置局部滚动!!
  • 移动端开发:基本上都要考虑响应式
    flex & grid 等布局方案都是辅助!!
    @1 PC端和移动端用一套项目,一般都是企业/产品的介绍网站,结构样式相对简单
    处理方案:@media
    @2 移动端有专门自己的项目,和PC端是分开的,只需要考虑手机端的适配
    • 正常情况:基于REM响应式布局开发技巧实现
    • 移动端全屏:REM+VW/VH+@media

总结:响应式布局方案基本以三类为主

  • 基于@meida,设定多个条件,在不同条件下实现结构和样式的微调整
  • 基于VW/VH的百分比布局「“流式布局”」,这种模式下,盒子的宽高都用百分比实现自适应,适合于“全屏类”的项目
  • 基于REM的等比缩放布局,移动端项目一般都用这种方案
    很多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基于三种混合的模式,开发出想要的“响应式布局”产品!!

@2 移动端事件的处理

  • PC的操作大部分基于鼠标,所以事件类型以“mousexxx”为主;但是移动端的操作以手指为主,所以mouse系列事件在移动端兼容性都不好;
  • PC端的click是“点击”事件;移动端的click是“单击”事件;
    • 点击:不论点击的速度快还是慢,只要点一次,就会触发
    • 单击:第一次点击完成后,观察300ms内是否有第二次点击,如果没有,则认为是单击,如果有则认为是双击
  • 键盘事件:PC端存在物理键盘,移动端键盘都是虚拟键盘,所以keydown/keyup/keypress事件在移动端兼容也不是很好,如果移动端想监测用户的输入,用的是 input 事件!
    • 移动端的事件都是基于手指操作的
      • touch事件模型「单手指」:单击、点击、双击、长按、滑动…
        • touchstart
        • touchmove
        • touchend
        • touchcancel
      • gesture事件模型「多手指」:旋转、缩放…
        • gesturestart
        • gesturechange
        • gestureend
  • click在移动端存在300ms延迟问题!!
    • fastclick.js 可以解决300ms延迟问题
    • Hammer.js 封装好的移动端手势事件库
    • Zepto.js 也封装了一些移动端专属的事件方法:tap/singleTap/doubleTap/longTap/swipe/swipeLeft(Right\Up\Down)/pinch/pinchIn/pinchOut/…

@3 关于兼容上

  • PC端一般要考虑IE浏览器「目前一般考虑在IE10+」:所以需要对CSS3样式属性 以及 ES6+ 的语法进行兼容处理
  • 移动端浏览器都是webkit内核,无需考虑IE,但是需要考虑一些低端机型{浏览器版本低}(看公司要求):所以对于CSS3和ES6+也需要进行兼容处理

2.关于CSS3的兼容

  • PC端一般要加很多前缀

       -webkit-transition:all 1s;
       -moz-transition:all 1s;
       -ms-transition:all 1s;
       -o-transition:all 1s;
       transition:all 1s;
    
  • 移动端只需要写两套即可

      -webkit-transition:all 1s;
      transition:all 1s;
    

感觉自己写麻烦,我们可以基于插件或者webpack解决

  • 插件:prefixfree.min.js 导入这个JS后,会给CSS3样式属性自动设置上对应的前缀,我们写“transition:…” 即可!

  • webpack:基于browserlist浏览器兼容列表 + postcss-loader,自动设置前缀

    3、关于ES6+的兼容

    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

    • 都是基于 browserlist + babel 「webpack」把ES6语法转换为ES5
    • ES6中的某些内置API,要单独基于 @babel/polyfill 进行重写,写成兼容IE的API!!
      移动端不考虑特别低端的机型,ES6基本上不用处理兼容!!{但是我们需要减少使用ES6以上的语法}

    4、还有一些移动端独有的兼容问题:

    • 一像素边框问题:设计师给750的设计稿中,边框是1px,我们放在375的设备上,边框应该是0.5px,但是边框最小是1px!!
      • 解决方案:基于transform:scale(.5)进行整体缩放
    • position:fixed定位问题

三、DPR:屏幕像素密度比「高清屏:2倍屏、3倍屏」

  • 设备的物理宽高
  • 设备的分辨率

四、REM响应式布局开发

@1 按照设计师给的750的设计稿进行开发
第一步:设置html的字体大小

html{
          //设定的值最好方便计算「因为需要自己计算」
          //浏览器最小字体12px
          font-size:100px;  //=>750的设计稿中 1REM=100PX
        }

第二步:测量出对应的尺寸(px),把其变为rem,进行样式的编写

.box{
          width:2.68rem;
          height:1.42rem;
        }
        ...

@2 如果在750的页面中渲染,按照上述的REM和PX换算比例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放在375的页面中渲染,我们只需要调整REM和PX的换算比例「也就是修改HTML的字体大小」,这样比例改了,所有之前写的样式,代码无需动,但是渲染的样式值自己会跟着缩放!!
根据当前设备的宽度 和 设计稿750做对比,计算出当前设备的REM和PX换算比例“@A”
750/100 = 设备宽度/@A
–>
@A = 设备宽度/750*100
如果设备宽度超过750,我们一般不在放大这个转换比例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wxh2860906464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